当我们梳理事故的前因后果后发现,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剧。事故之前早有预警,在今年以及之前的两年,涉事企业已连续三年被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并被立案调查,包括改变工房用途、超核定药量储存等。
此外,该企业还多次因为余药清理不及时、消防设施配备不规范等安全管理问题被责令整改。
这些警报,难道还不够明显吗?还不够严重吗?但悲剧为何还是发生了?
我们先看一下当事各方是如何对待这些警报的。山洲烟花应对警报的态度是“一查就‘改’,‘改’了再犯”。执法部门的“执法”逻辑则大多停留在“口头警告”“责令整改”等层面,近3年3次立案处罚,罚款金额分别为3万元、4.2万元、1.5万元,总共不到9万元。
机会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丧失了,直至6月16日那一声震耳欲聋、振聋发聩的巨响。而本月恰逢全国第24个“安全生产月”。
这些年甚至今年以来,类似事故接二连三,每起事故虽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,这里且不一一分析,但有两点我们不得不说。